二甲双胍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 2024ECE
2024-05-18

引言:糖皮质激素,因免疫抑制作用对治疗部分疾病至关重要,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高风险。有研究显示,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短短几个月内,患者骨密度可出现显著降低,高达5%的患者甚至可能会发生骨折。

2024年5月11日至14日,国际内分泌领域学术盛会2024年欧洲内分泌学大会(ECE)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召开。在本次会议上,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Ste´phanie Pfammatter教授报告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通过阻止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吸收,起到一定的骨质疏松症预防作用!同时,这也是相关领域少有的RCT研究。

1715597246547193.png

RCT研究探索:二甲双胍,能否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症?

 

Ste´phanie Pfammatter教授表示,既往临床前研究和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以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为此,研究团队设计了本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通过评估健康受试者的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二甲双胍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

 

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中,科研人员比较了18名瘦健康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27岁,BMI 22.9±1.8 kg/m^2)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使用二甲双胍和安慰剂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差异。在为期两个“7天”中,所有参与者接受强的松30毫克/天,中间间隔28天的洗脱期。在其中的一个“7天”,参与者额外服用二甲双胍;在另一个“7天”,服用安慰剂。分别评估两个研究阶段受试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

 

1715597282633785.png

图1 研究设计

 

阻止骨吸收——预防糖皮质激素相关骨松,二甲双胍具有潜力!

 

血清C末端肽(CTX,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血清1型前胶原N末端肽(P1NP,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和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是三种常用于评估骨骼健康和骨代谢状态的生物标志物。

 

CTX:CTX是1型胶原蛋白的C末端片段,其水平可以反映骨吸收的速率,即骨骼中旧骨质被移除的速率。高水平的CTX通常表明骨吸收增加,可能与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增加、骨转移瘤或高转换型骨病等疾病相关。CTX的测量常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吸收情况,以及评估抗骨吸收治疗的效果。

 

P1NP:P1NP是1型前胶原的N末端前肽,是胶原蛋白合成的直接标志物,可以反映骨形成的过程。P1NP水平的升高通常表明骨形成增加,可能与成骨不全、骨折愈合、Paget骨病或某些类型的骨肿瘤相关。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P1NP的测量有助于评估骨形成治疗的效果。

 

血清骨钙素:骨钙素是一种由成骨细胞分泌的非胶原蛋白,其水平可以反映骨形成活动。高水平的骨钙素通常表明骨形成增加,可能与骨生长、骨折愈合、骨质疏松症治疗或某些代谢性疾病相关。骨钙素也参与血糖调节和脂肪代谢,因此它的变化可能与这些系统的状态有关。

 

➤二甲双胍与骨吸收:研究数据显示,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安慰剂组CTX升高,但二甲双胍组保持稳定,提示二甲双胍的使用能够有效预防骨吸收(安慰剂组:0.2±0.2 ng/ml;二甲双胍组:0.06±0.2 ng/ml,P=0.03)。

 

➤二甲双胍与骨形成:血清1型前胶原N末端肽(P1NP)在两治疗组均出现下降(安慰剂组:-20.6±11.8 ng/ml;二甲双胍组:-22.3±16.7 ng/ml,P=0.7)。两治疗组血清骨钙素均下降(安慰剂组-10.8±6.9 mg/l;二甲双胍组-12.1±9.4 mg/l,P=0.3)。提示二甲双胍对骨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1715597371626706.png

图2 二甲双胍预防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吸收

 

本文小结

 

总之,本项RCT研究表明,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二甲双胍通过减少骨吸收,表现出骨骼保护作用,对骨形成没有影响。提示二甲双胍对于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具有预防潜力。

 

信源:DOI:10.1530/endoabs.99.RC2.3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