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Richter综合征

Richter综合Richter综合征(Richter syndrome,RS)是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转化和(或)并发另一种侵袭性淋巴瘤的过程,大部分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亦有小部分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浆母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肉瘤或其他罕见的淋巴瘤。1928年,Richter等[1]首次表明该病为一种具有侵略性的、危及生命的综合征。20世纪60年代,Lotholary等[2]提出Richter综合征,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中将其定义为一种侵袭性淋巴瘤[3]。

根据与CLL的克隆关系RS可分为两类:1)与克隆相关即RS由CLL发展而来;2)与克隆无关,即RS与原CLL无关。约80%患者与克隆相关[4-5]。可以通过转化前后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基因的测序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同一克隆来源。2%~10%CLL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转化为RS,每年的发生率为0.5%~ 1.0%[6]。可通过转化前后二代测序检测基因突变,为CLL转化为RS的机制提供可能的探讨。

1.   Richter综合征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RS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晚期Rai分期(Ⅲ/Ⅳ期)、淋巴结直径、诊断CLL时的生物及遗传特征、CLL的治疗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等相关。

1.1   临床因素

晚期Rai分期Ⅲ~Ⅳ期,淋巴结直径≥3 cm,血清胸苷激酶>10 U/L为RS的临床高危因素[6-7]。其他和CLL进展相关的指标,如β2-微球蛋白升高等尚未明确是否具有预测价值。

1.2   生物学因素

诊断CLL时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提示发生RS转化的可能,如未突变的IgHV、ZAP-70、CD38和CD49d等,IgHV同源性>98% CLL患者发生Richter的风险为IGHV突变的4倍[68]。

1.3   遗传因素

约90% RS患者中可见CDKN2A(p16INK4A)、NOTCH1、MYC、TP53突变[9],提示其可能为RS转化的危险因素。Chigrinova等[10]研究提示,CDKN2A为从CLL向DLBCL转化的驱动因子,TP53失活、MYC活化和CDKN2A缺失导致细胞周期失调为CLL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最常见机制(约占50%)。同时,约33% RS患者存在早期获得+ 12号染色体,继而发生NOTCHl突变,NOTCH1突变使RS的风险增加11倍[11]。此外,端粒长度 < 5 000个碱基对也被发现可以预测RS[12]。

1.4   EBV感染

具体机制可能为EBV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将B淋巴细胞转化为永久淋巴母细胞,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的宿主中,最终导致CLL转化为RS[13]。

1.5   CLL的治疗与RS

CLL的治疗在RS转化中的作用仍存争议,美国梅奥诊所对1 641例初诊CLL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发现,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发生转化的概率为每次0.5%,而接受化疗的患者发生转化的概率增加至每次1%,接受烷化剂联合嘌呤类似物化疗的患者发生RS的风险增加3倍,但仅应用其中一类药物并未增加RS的风险[14]。一项Ⅰ期临床试验中,116例复发/难治CLL患者使用Bcl-2拮抗剂ABT-199后转化为RS的发生率为16%[15]。然而,目前尚未明确与未治疗的患者相比较,治疗后RS发病率的增加是与治疗,还是与疾病的潜在生物学因素有关(如具有较高风险生物学特征的患者可能更需治疗CLL,上述生物学特征也可能会导致RS的发生)[16]。

2.   临床表现和诊断

RS患者的临床表现即出现“B”症状,淋巴结迅速肿大或结外肿块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睾丸和肺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高钙血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显著升高。但是上述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也可能是因CLL非RS进展引起;因此对部分RS患者仍需行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RS的金标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18F-FDG PET-CT)检查可用于指导活检部位。RS可能仅累及部分淋巴结或结外组织,可采用18F-FDG PET-CT显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选取最佳活检位置,将临界值设为5,具有高阴性预测率(97%)和低阳性预测率(53%),使用SUVmax≥10可能会提高阳性预测值[17]。另外,Falchi等[18]研究发现,SUVmax≥10 CLL的总生存期较短,其为独立因素。虽然骨髓很少受累,但经淋巴结病检确诊的RS患者仍需完善双侧骨髓穿刺和活检明确疾病分期。

3.   治疗

RS的治疗尚无共识,其化疗方案主要根据转化类型决定。当转化为DLBCL后化疗主要包括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和长春新碱)、Hyper-CVX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脂质体柔红霉素和地塞米松)、R-EPOCH(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CHOP-O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长春新碱和奥法木单抗)、OFAR1和OFAR2方案(奥沙利铂、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和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整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7%,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1个月优于其他方案,但其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仅为7%。而Hyper-CVXD方案CR率为38%,显著高于其他方案,但其不良反应较大,骨髓抑制程度更高[19-22]。若转化为HL后的化疗方案主要为ABVD方案(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和甲氮咪胺),从诊断CLL到发展为HL中位时间为5.9年,中位生存期(median OS,mOS)为39.5个月[23]。RS的化疗疗效欠佳,中高强度化疗CR率为5%~38%,但是多数患者mOS < 1年[24]。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可用于缓解后治疗和(或)挽救治疗。然而大多数患者由于年龄、身体状况或诱导治疗不足无法行HSCT。有研究提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SCT,allo-HSCT)患者mOS为46个月,移植后4年复发/进展的发生率为10%,优于未行移植的患者[25]。因此,对有合适供者的年轻RS患者,应早期行HSCT以延长OS。

目前应用于RS的新药主要包括:1)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4例RS患者应用依鲁替尼联合甲泼尼龙后,1例获得CR,2例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例在治疗15周后死于肺毛霉菌感染。其耐受性好,无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26];2)Bcl-2拮抗剂:PNT2258和ABT-199,多数RS均存在TP53突变,而ABT-199不依赖TP53发挥作用,在Ⅰ期临床试验中,7例患者使用ABT-199后3例患者获得PR[27]。PNT2258为Bcl-2靶向脱氧核糖核酸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启动子活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而发挥作用[28];3)PD-1拮抗剂:派姆单抗,为一种IgG单克隆抗体,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对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协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其ORR为44%(CR 11%、PR 33%)[29]。其他新型药物还包括选择性输出蛋白-1抑制剂KPT-330(selinexor)等。

4.   预后

RS发病率低、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CLL与RS克隆关系、TP53突变等。其中克隆关系最为重要,克隆无关者RS患者预后较好。目前,最常用的预后评分为Tsimberidou等[30]提出的RS积分系统。该系统将患者分为5个风险类别基于下述因素:1)体能状况(ECOG评分)>1;2)LDH水平>正常上限的1.5倍;3)血小板计数 < 100×109/L;4)肿瘤大小≥5 cm;5)以前治疗病史>1项。每项因素1分,0~1为低危,2为低中危,3为中高危,4~5为高危,mOS分别1.12、0.90、0.33、0.14年。然而该预后评分系统未考虑生物学因素对预后的影响。Rossi等[4]提出了另一项包括生物因素的预后评分系统,包括3项因素分别为:1)ECOG评分;2)RS治疗后是否达CR;3)TP53异常。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在CR诱导后5年OS为70%,ECOG PS>1分(高危)的患者mOS为0.7年,ECOG PS 0~1并且有TP53突变或诱导治疗后未达CR(中危)的患者mOS为2年。

综上所述,RS可根据临床、生物学及遗传学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采用18F-FDG PET-CT显示SUV选取最佳活检位置以帮助确诊,依据病理组织活检,RS一经确诊,可通过预后评分系统判断其预后,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延长OS;而对于有合适供者的年轻患者,应及早行HSCT。

http://www.cjco.cn/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8.23.188?viewType=HTML


公众号